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新闻资讯

纪要丨第二日:2020年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周 ——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1/4 16:04:00   


2020年11月3日,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周——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城市音乐厅继续展开。 一、工作坊 时间:10:00 地点:四川音乐学院琴房大楼303 此场工作坊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力度与踏板——HIP vs. MSP》为主题,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邹彦教授主讲。工作坊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关于早期钢琴与现代钢琴、力度记号的记谱与诠释、音乐结构中的力度记号。 二、学术讲座: 时间:16:00 地点:城市音乐厅-戏剧厅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教授威廉·金德曼教授主讲,题目为《贝多芬,1802年被流放至海利根施塔特的魔法师——“暴风雨”奏鸣曲的演变》。本次讲座的重点是《D小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Op.31, No.2)的创作起源。 “凯斯勒”草稿本中收录了该作第一乐章的两份草稿,其中的第一份草稿尤其具有启示意义,阐明了这部作品与大约二十年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之间的相似性。 这次讲座通过展示两份草稿,以及部分已经完成的新录音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不仅如此,讲座还对这部作品同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之间的传说联系予以关注。主讲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了场内师生的共鸣。 三、音乐会导赏 时间:18:30 地点:城市音乐厅-新闻发布厅 音乐会开始之前,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邹彦教授,为前来参加 “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的听众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导赏。邹彦教授以“本场音乐会是青年人演奏青年人的作品”引出了今天音乐会的主人公——贝多芬。他强调到在欣赏今晚的三首作品时,应该关注作品的三个方面:1.木管乐器的对话;2.出其不意的重音;3.音乐的情绪与层次。 四、音乐会 时间:19:30 地点:城市音乐厅 作为纪念贝多芬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的演出于11月3号晚19:30分,在城市音乐厅隆重举行。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川音管弦系青年教师赵明玮,对贝多芬以及即将上演的三首曲目《雅典的废墟》序曲(Op.113)、《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C大调第一交响曲》(Op.21)进行了简单介绍。 音乐会在指挥杨瑞峰领衔下、与旅美青年钢琴家朱菡芊以及一众川音青年演奏家们,一道为观众奉献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的音乐会。演奏家把贝多芬的芬芬柔情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风雨之后更显甜蜜、幸福与欢乐,反映出青年贝多芬最得意时期的精神面貌。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意犹未绝,掌声不断。 指导教师:陈 思 审 稿:杨晓琴 上 传:李 雪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