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信息 > 学术看板 > 学术动态

2019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作曲家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13 17:25:00   
浏览量


2019年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于12月8日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美国、法国、巴西、意大利、新西兰、俄罗斯、波兰、马来西亚、英国、日本、德国、伊朗、土耳其、韩国、奥地利、阿塞拜疆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7部参赛作品。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著名作曲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Peter Swinnen教授担任,评委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郝维亚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周湘林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Bart Bouckaert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高平教授、四川音乐学院宋名筑教授、杨晓忠教授、郭元教授担任。经过两轮认真评选,比赛最终评出获得等次奖的6部作品以及6部优秀奖的作品。 2019年12月8日,2019年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作曲家论坛”在聂耳音乐厅如期举行。参加论坛的嘉宾由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新闻媒体共同组成。他们是:著名作曲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Peter Swinnen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郝维亚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周湘林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高平教授、指挥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Bart Bouckaert教授、小提琴演奏家Cléo Dahan、大提琴演奏家Sara Gabalawi、长笛演奏家Lorenzo Paniconi、单簧管演奏家Istvan Spisak、钢琴演奏家张馨怡、《人民音乐》杂志社张萌副主编、四川音乐学院宋名筑教授、杨晓忠教授、郭元教授。论坛由中央音乐学院郝维亚教授主持。 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在论坛上致辞。他代表学校感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乐团、《人民音乐》及《音乐周报》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同时,杨教授回顾了“阳光杯”系列活动的历届评委会主席,肯定了“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的权威性、国际性。 本届“阳光杯”赛事评委会主席Peter Swinnen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比赛情况及获奖名单。 论坛会上,主持人郝维亚教授介绍了本次大会主要讨论的四个问题:1.青年作曲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2.演奏家与作曲家之间在当代音乐领域中的新型合作关系与方法;3.作曲教学领域现今所面临的问题、困境与发展前景;4.关于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洋管弦乐在当代音乐中的融合与碰撞。各位作曲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上海音乐学院周湘林教授首先发言。他引用了杨立青先生所说的”作曲家总要有一些意味深长的作品”,提出青年人要有创新,不能一直停滞不前,要真正拿出能够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当谈及如何写作创作,周教授告诉大家作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作曲家要对自己有定位,慎重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自己的音乐中做到极致。 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Peter Swinnen教授讨论了音乐与全球化的关系。他认为,全球化对音乐领域的影响甚微。作曲家们通过音乐节等活动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明确自己作品所表现的风格、表达的情感。这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个体,并给大众呈现了更多在不同文化土壤中产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 首都师范大学高平教授提出,青年作曲家的困惑是在于不知道自己为何作曲。高教授以著名美国作曲家Philip Glass的事迹为例,提出青年作曲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内心,真正对作曲抱有热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我校宋名筑教授发言提到,热爱是所有事情的起点,我们学习作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谋生,更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宋教授也提出疑问——在音乐创作中,如何处理世界化和个人化的的问题,如何处理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对峙的问题。 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Bart Bouckaert教授站在指挥家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作曲家需要传统音乐,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演奏家和指挥家是作曲家成功的一大助力。 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乐团钢琴演奏家张馨怡站在演奏者的角度指出现代音乐的个性化音乐语言、文化背景及对乐器声音极致的探索都是演奏者需要适应的部分,但现代音乐也有不取悦观众,受众较少的现状,她对此提出疑问——如何保持对音乐边界拓宽探索的心态? 我校郭元教授在专业作曲家与业余作曲家的问题上提出更深刻的补充与探讨。他提出,出于热爱而学习音乐,这无疑是学习音乐的最好方法。杨晓忠教授补充发言,呼吁同学们学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也要多了解传统文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人民音乐》杂志社副主编张萌对“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中的“新”与“学生”作出诠释。他认为,“新”是指尖端的事物,是少数耐得住寂寞的人所追求和奋斗的,这些人值得尊重。我们的时代给于了年轻人更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学生可以更自由的创作。但在创作的同时,作曲家也应考虑作品与社会和生活产生关系,使艺术真正引领社会。我们应自信前行,更坚定的走下去,一定会有自己的海阔天空。 活动尾声,主持人郝维亚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对与会人员的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并向在座同学传授了作曲家成功的秘诀——大量写作。郝教授的发言赢得现场的热烈掌声。作曲家论坛会在高涨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论坛结束后,“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演奏会也在聂耳音乐厅上演。这场音乐会由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乐团与四川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共同完成。他们是:小提琴演奏家Cléo Dahan、大提琴演奏家Sara Gabalawi、长笛演奏家Lorenzo Paniconi、单簧管演奏家Istvan Spisak、钢琴演奏家张馨怡、竹笛演奏家陈冉、小提琴演奏家蔡茜、琵琶演奏家宋梓莹、中提琴演奏家刘亚可。在展示获奖作品的同时,赛事评委会主席Peter Swinnen教授介绍到这次作品音乐会在排练时所遇到的困难,他认为新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做出的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困难所表现出来的,这也使得指挥家与演奏家们都会以更严谨、细致的方式呈现作品。指挥家Bart Bouckaert提出:“要以谦卑的心态完成每一部作品。”这个观点指出了当今国内国际演奏人员对于新音乐作品态度较轻慢的缺陷,赢得了在座嘉宾的如潮好评。音乐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为本次活动划上完美的句号。 附:第十五届(2019)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Unbalanced Connotations and The Pleasure of Hope Emir Can Pehlivan 米马尔希南艺术大学 二等奖: 《姻 缘》 陈泽宇 上海音乐学院 the crispy haze between isolated enlight and de(-)light Masis Tasi 米马尔 米马尔希南艺术大学 三等奖 : Verhalten Tobias Fandel 香港中文大学 《饕 餮》 范毓青青 四川音乐学院 / 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 Space Jinseok Choi 曼彻斯特大学 优秀奖: Sonorous Counterpoise Kamil Polak 卡托维兹西里西亚大学 Pictures from London Andrzej Ojczenasz 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 Wagyu Pigs Chatori Shimizu 德累斯顿音乐学院 Shadow Play Otto Wanke 维也纳音乐大学 BETIEREKOAREN INGURUAN Natán Santiago 帕尔玛音乐学院 《归 尘》 黄龙辉 四川音乐学院

相关链接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