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新闻资讯

四川音乐学院“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学术工作坊(二): 贝多芬音乐研究的多重视角与意涵解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1/9 16:49:00   


2020年11月6日19:00,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周——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学术工作坊第二期,在琴房大楼303举行。该工作坊以“贝多芬音乐研究的多重视角与意涵解读”为主题,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王丹丹教授主讲。 工作坊的开始,王丹丹教授向大家谈及了自己曾经对贝多芬作品的感受,其实并非“一听倾心”。主要原因在于:“贝多芬的音乐显得尤为激烈,且极具个性化特征。”但后来,经过研究,她发现贝多芬的音乐中蕴含着许多“纯粹的美”,因而喜爱上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随后,她引出自己之后讲座的主题——“贝多芬音乐中的崇高与美”,并结合音乐片段,简要介绍了贝多芬是如何对“美”进行诠释的。 接下来,关于贝多芬的研究,王教授特别向大家介绍了侯康为博士——中国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位音乐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主要探讨了一个很小的领域——田园曲,但侯博士却能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推陈出新。这足以说明对于贝多芬这位作曲家,还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话题,还有较多我们未曾挖掘的领域,即使是面对一个很小的题目,我们也能“小题大作”。 随后,王教授提到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她指出,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关注的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快板乐章”,而其中的“慢板乐章”却鲜少有人问津。其作品《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便是其中一例。该作品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之一,当中的第二乐章为ABA结构,作品的开始部分是一个“悲剧性”的主题;由于中部的音乐具有大段的琶音,自由且奔放的音乐性格,因此,王教授将中部视为“幻想性”主题。当两个主题再现时,它们形成了上下对位的关系,本该平行进行,但实际情况却是:“悲剧性”主题行进较缓慢,且声音较低沉;而“幻想性”主题则呈现出一种炽烈,高亢的情绪,使作品达到高潮。“幻想性”主题在这里似乎反客为主,甚至超越了“悲剧性”主题。贝多芬这样的处理方式,将起初的“悲剧性”内涵予以化解。在这里,音乐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除此之外,王教授还特别提及了贝多芬的《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7,No.1),该作品也时常被人忽视,与之相对比的是为人所熟知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No.2)。对于这两部作品,贝多芬都曾在谱面上标记了“似幻想曲”的注释。王教授认为《“月光”奏鸣曲》的开始部分具有典型的“幻想性”的因素,极具吸引力。而《第十三钢琴奏鸣曲》,从主题来看,总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但王教授却在读谱中有一个极大发现: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双纵线”,即每一个段落的结束,都只使用了两条细纵线,并附有一句话:“不要间断,接下去”。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将这部作品划分为四个乐章,但王教授却认为这部作品仅有一个乐章。对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其幻想曲特性主要体现在风格上;而《第十三钢琴奏鸣曲》的“幻想性”则在其形式上呈现——连贯性和即兴性。在王教授看来,对于贝多芬的研究、莫扎特的研究等其实还不够全面,我们往往局限于那些经典作品,但实际上西方音乐史上还有很多作品有待我们去解读和挖掘。 接着,音乐学系本科生贾了佳向王丹丹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由于个人的经历不同,我们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也会随之产生差异,那么,当我们在听一首新的作品时,究竟是应当坚守自己的感性体验,还是应当结合他人对作品的评价,或传统上对这首作品的定义来进行诠释呢?” 王丹丹教授对此予以如下回应:“听音乐很多人依靠经验,但我认为学音乐学的同学,可以通过训练,对作品产生‘先验性’。至于我们是否需要汲取他人的评价和定义,我要借用我的硕士导师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听什么人说话都觉得有道理,当你觉得听任何人说话,都觉得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你已经成熟,且具有了自己的个性。”王教授指出,在做科研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他人的思想过多牵制。对于作品我们可以有自己个人的解读,对音乐的研究应该具备多元化的学术“回声”。 对于此点内容,音乐学系杨晓琴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作曲家需要的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无论学界的学者是对其作品进行赞扬还是批判,都需要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当然,作为音乐学专业的我们同样也需要具备多元化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解读没有标准答案。” 讲座最后,王丹丹教授总结道:“虽然,在有的学者看来,作曲家在创作时,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历史因素,因而错误的认为我们的‘音乐学分析’不具有可行性。但实际上,历史、社会背景这些内容早已经对作曲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已经悄悄的进入了作曲家个人的思想当中。因此,我们对于音乐作品的解读,确是需要考察其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等。音乐学的解读并不是没有意义,相反,我们需要坚守自己的声音,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次工作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指导教师:王娜娜 审 稿:杨晓琴 上 传:李 雪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